正法由佛说出,藉弟子们向四方传播,向后世传承,他们以自己的身、口、意为示范,续佛陀慧焰于他人,令佛法有了生命,令正法能够长存人间。而在佛陀无数的弟子中,又有“十位第一弟子”,最值得我们效法学习,今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走近“头陀第一”——摩诃迦叶。
多子塔旁的榕树下,佛光如溶金聚,在这里佛陀见证了,摩诃迦叶的皈依与受戒。在回王舍城的路上,大迦叶将僧伽梨折了四折,以供佛陀坐下休息:“ 惟愿世尊慈悲,接受这件僧伽梨 ”。(僧伽梨:三衣之一,托钵或奉召入王宫时所穿)
佛陀接受了他的供养,并将自己的粪扫衣交予他。(粪扫衣:取种种弃之不用的衣片补纳而成)“你愿意穿我这件破旧的粪扫衣吗?”大迦叶欣然接受,这是其他弟子所无的殊荣,因为其中含有一个长久的约定。
古老的经典中,一再赞叹十二种,去除对衣、食、住贪著的苦行,也称“头陀行”。(含粪扫衣、乞食等)所以当佛陀将粪扫衣递去时,实则是在含蓄地问:“你能否在加入僧团之初,便贯彻头陀苦行,誓愿过简单、知足、出离与精进的生活?”
大迦叶以终身的苦行,对此作出了回应。当他年老时,佛陀担心粪扫衣不堪使用,而建议他换上其他衣物,他仍持守了年轻时许下的诺言。正因为大迦叶如满月般无染、无贪、无著,佛陀曾数次劝他,为诸比丘说法、教诫,不料却遭到了大迦叶的拒绝,他的理由如下:
第一个是无信敬心。他说如今有些比丘不是因为正信有此世他世、有生死轮回可出、有正法可修、有苦可息,所以皈依佛,愿以为师;皈依法,愿勤修持;皈依僧,愿证解脱。他们不是因为这样的发心来学佛,所以他们不听从他人的劝诫,接受规劝时态度倨傲。若为他们说法,不仅没有增益反而会导致他们轻视于法,发生退转。
第二个原因是无精进、惭愧和智慧。还有一些比丘,自以为有些聪明,有经不学,有教不依,有律不持,不肯踏实修学,偏好高谈阔论。无惭、无愧、无究竟智慧,他们就好像一弯缺月,日渐减损美丽(信)、圆满(惭)光明(愧)、高度(精进)广度(智慧),若为他们说法反增邪智,助其恶作。
第三个原因,大迦叶并未言明理由,反倒是佛陀说出了原因:从前的比丘们内心向往解脱,所以舍家弃欲、成为沙门、远离人群、远离名利场,为人们所尊敬。但如今受尊敬的却是那些著名的、受欢迎的、资具众多的比丘,于是年轻的比丘们就会努力效法其生活方式,不光让三毒毒害了自己,也让它毒害了他人。
许多年后,当舍利弗与目犍连尊者相继入灭,佛陀也入了涅槃寂静之中,后世弟子们得以学习参照的经与律也在第一次集结后得以保存。年长的迦叶尊者,想起了当初灵山会上的那朵花。当时,佛陀在灵山会上拈出一枝金色的钵罗花,大众默然,惟有他心心相印,破颜一笑。
所以,继当年的粪扫衣后,佛陀与他再次结下约定:“等到未来弥勒佛住世的时候,请你把这件金缕的袈裟转授给他”。“恭依佛敕”。他还记得当初的誓言,于是在将佛陀的钵传给阿难后,尊者持袈裟入鸡足山入定,等候弥勒菩萨的下生,至今仍于鸡足山中。
简单、知足、出离、精进,这八字修行理念与那件粪扫衣,贯穿了尊者的一生。如今在瞻礼迦叶尊者之余,我们还应回答千百年前,尊者向佛弟子们发出的质问:关于“戒”,迦叶尊者践行了当初的誓愿,我们是否行持了皈依、受戒时的发愿呢?关于自省
,迦叶尊者提出了比丘们的三种不良习气。比照自身,我们能信敬佛法、放下自我、耐心聆听他人的教诲吗?能依法、依戒,踏实修行吗?能正信学佛,而非为了财、色、名、食吗?佛陀曾对大迦叶说,只要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尊重随顺下面五事,正法就不会消失与败坏,也即“佛、法、僧、戒、定”。由此可知不光是僧人,在家的佛弟子也是佛法的守护者。只要我们尊敬佛法,精进修行,传承千年的火炬,仍将经由我们传递下去,光明的慧焰也将永留世间。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。南无阿弥陀佛。南无摩诃迦叶尊者摩诃萨。
版权所有:心经入门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