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经入门网

人具足佛性

发布时间:2023-11-22 05:01:16作者:心经入门网
人具足佛性

人本具足佛性,并不是说人人都是佛

人降生到人世间之前都具足佛性(具足佛性是指具足佛的大爱、大慈大悲之性)。但具足佛性并非说人人都是佛。如:女孩到了可以结婚生子的年龄,她们已具备了做妈妈的资格,但她们还没有怀孕生子或根本就不能怀孕生子,她们又如何做妈妈呢?道理是一样的。

佛道修行者需要脱离“夫妻生活”吗?

做好一个人即是行佛道;做好一个人包括夫妻应尽夫妻之道,不尽夫妻之道即脱离佛道。

佛能随便管人世间的事吗?

佛不能随便管人世间的事,打个比方说:释迦牟尼佛看到自己的弟子因做了恶业而被宇宙执法者处罚,释迦牟尼佛帮他消除

了;弥勒佛看到自己的弟子因做了恶业而被宇宙执法者处罚,弥勒佛帮他消除了;佛的弟子在人世间做了恶业,就有他们的师父帮助他们消除;他们如随便在人世间做恶业,人世间就大乱了;也许地球就毁在这些号称佛的弟子手中了!所以说,宇宙中一定有法则规定,佛不会随便管人世间的事(除非有人求佛帮助)。这样一来,佛的弟子就会很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了。

积功德不留名能积上功德吗?

老天爷是公平的,老天爷知道我们做的任何事;离地三尺有神灵。

为什麽有的恶人会长寿而且福报还大?

恶人本身应该活着受穷或者应该得病或者应该早亡,但由于很多人骂他、侮辱他、怨恨他、评价他的不好、诅咒他死等等,他就有了功德和福报,还清了债务、消了罪;随着骂他、侮辱他、评价他的不好、诅咒他死的人越来越多,他的功德和福报也就越来越多,也就自然长寿了。(骂对方、侮辱对方、评价对方的不好、诅咒对方死等等,就等于把自己的功德或福报转移给了对方。)

恶业的类型

恶业的类型:一种是自己做,一种是教人作,一种是协从别人一起做。

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?

我们很多人都知道:信佛学佛,就是要开悟成佛,这是佛教修行者的思维;但开悟了是否就是成佛了呢?不是。信佛、学佛、开悟成佛,需要一个一级一级提升的过程;这正如我们上学读书,先上小学,拿到小学文凭;而后上中学,拿到大学文凭;而后上大学,拿到大学文凭;而后考学士,拿到学士文凭;而后考硕士,拿到硕士文凭;而后考博士,拿到博士文凭;成佛与上学也是一样的。既然“学佛”,就应该发大心,发宏愿,学佛就应该想着要开悟,而开悟才有希望成佛。

释迦牟尼佛开悟以后,风里来,雨里去,托钵行化四十九年。如果没有这托钵行化的四十九年,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轰轰烈烈的佛教事业。佛教一开始就在日常生活里修行,就是从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入道。尤其在现在物质丰富、人心难测的时代,学佛者应从日常生活中起修,一步一个脚印,稳稳的修,就容易成就,直接从日常伦理道德入手,反省自己,约束自己,修行一日,就接近成就一日...

佛法是圆融无碍的,但不是文字上的圆融无碍,而是表现在弘化众生过程中的圆融无碍,表现在世间众生领受佛法利益过程中的圆融无碍。佛法凝结为文字凝结成经文。众生通过文字,通过经文,然后进入给自己人生带来切实受用的日常修持中去,而不是停留在噢,佛法是这么回事呀,把佛法当成了普通知识。这是历代高僧大德警告了世人上千年的大戒。

(佛教徒应如何修行呢?我们开始修行,就是先要打掉妄想,一个一个打掉。先从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识开始打,一直打到阿赖耶识,全部打掉,只剩下佛性为止.去,贪、嗔、痴越多,修行就越快。)

当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,到底悟到了什么呢?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悟到了因缘,轮回,因果不空,贪、嗔、痴念行;佛祖发现人之所以迷惑,就是因为贪、嗔、痴掩盖了人本具足的佛性,贪、嗔、痴是一切众生沉迷不悟、流转六道的根本原因。

佛经上说,人身难得。人身尽管终究为空,但一个人一辈子,却是很珍贵的,我们要通过信佛学佛,可以过上比世俗生活方式更有意义的人生。

要希望“学佛”对我们人生真正有帮助,改善人生,最根本的一条,就是要起信,信佛是学佛的第一步;所以很多经文首先强调的就是起信;信,就要实信,要一心一意的信,执着于信,不能三心二意的信,想起来才信一下,想不起来就不信了,这样是不行的。

我们对佛起信以后,问我们自己,是为了什麽而信佛;是为求神通而信佛?是为了了脱生死而信佛?还是为了求升官发财而信佛?

还是为了混吃混喝而信佛?还是为了成佛而信佛?信佛就要正信,正信就是在具足诚心、善心、爱心的基础上去信佛,去信佛的第一个目的应是为去除贪、嗔、痴而去信佛。

我们修行要从根本做起,打坐、诵经、念佛、拜佛,求佛加赐只是一种助修形式,如果没有平时日常生活中的功德积累,就很难去除贪、嗔、痴;去不了贪、嗔、痴,一切将很难成就。

我们佛教为什麽把眼、鼻、耳、舌、身、意称为六根?是因为六根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基础,就象树木的种子;所以,从根本做起,就是要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做起,就是从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做起...

佛教认为世上任何一种事物,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,如一件东西,都是由其他物体演变而来,最后又演变为另外的物体,但成就一件物体的根本必须存在,才可以转变成另一件物体;佛教所说的“空”,是指物的外相空。比如:一所房子,必须具备基础材料,如钢筋、水泥、沙子等,盖成了是楼房,但把房子拆开呢?就不是房子了,就是钢筋、水泥、沙子等。我们的一辈子,父母亲生下我们时,佛法上说是四大、五蕴和合而成,然后长大成人,然后衰老,最后死亡;一切都是在演变的;根据我们业力所现,下一世可能还做人,也许,可能会做畜生,也许,下一世就会脱离六道轮回;人有生就有死,但灵魂是永生永世不灭的;正是因为这个说法,我们说人生是空的...

我们平常说的随缘,是指面对境遇,不着急,不怨恨;我们学佛的人在人世间立身处世的时候,首先要明了因果报应,而后要明白佛陀的教育到底是什么,佛教育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努力得来的,不是等来的,如世人讲:“失败是成功之母,吃一堑、长一智”等等,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、不断的摸索、不断的尝试,人才有可能成就自己的美好的未来...

佛学对于人世间最具价值的表现究竟是什么呢?就是教育大家,认识因果,人生在世就应当“具足人之所需,开创新未来”,坚信自己可以改变自己,坚信大家努力可以改变世界。

佛教的辉煌离不开我们,我们的成就也离不开佛教文化,所以说:佛教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利益,也是法益...

佛教的宗旨是什么?

我们的佛教事业,就是围绕着众生所开的店铺,这就是佛教住世的跟本;我们佛教事业在人世间的辉煌,就是以佛教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众生的内心需求来衡定的;我们对此一定要非常明了,佛教住世,首先是因为大慈大悲、大智大慧的释迦牟尼佛过去在人世间修行对宇宙真理的觉悟,然后才有了弘化世间、普度众生的方便法门设施,才有了住持现世佛教的僧团组织的建立;从佛教住世角度看,弘化世间,普度众生,救苦救难才是我们佛教住世的唯一理由。

如果把现世比作潮流,我们佛教就象是一条船;我们要面对潮流,把握好方向,要明了佛教应该干些什么,不应该干什么;佛教的入世出世,就如,船一半在水里,一半在水上;只有这样,船才能稳稳的航行在潮流之上---水涨船高;绝不是象鱼一样被水冲走。

释迦牟尼佛涅盘前的四句话

释迦牟尼佛当年在离开我们人间之前,弟子曾问佛,“佛是我们老师,老师不在世了,我们后世人应该依什么来修学?”」佛曾告诉弟子四句话:“依法不依人,依义不依语,依了义不依不了义,依智不依识”。

第一句。要“依法不依人”,释迦牟尼佛的意思是,依真正的佛法,不要依哪个人,如,因为他是名人就听他的,假如他说的不对呢?所以,佛祖要我们“依法不依人”。

第二句。“依义不依语”,释迦牟尼佛的意思是,要依法的真正含义,不必依某个人的语言。因释迦牟尼佛知道自己说过的话,将来会传遍全世界,有人会写成经典,但根据编写者自己记忆力的不同,理解的深度不同,编写的语言、语气不同,编出的书会脱离自己的本意,会误导很多人;所以释迦牟尼佛说:“依义不依语”。

第三句。“依了义不依不了义”。释迦牟尼佛的意思是,把佛法真正落实到真实的信、愿、行上,不依不切合实际生活的表面言论。

第四句。“依智不依识”,释迦牟尼佛的意思是,学习佛法要以自己的智慧来鉴别,不要只看表面意思。中国人讲圣人,「圣人」是什么意思?就是他留下的学识能帮助很多的人开悟,所以叫圣人。每一个宗教的创教人都是好老师,都是好榜样,都是教人为善。在教人为善里,头一条就是孝顺父母,如:伊斯兰教《古兰经》、基督教的《圣经》,都讲到要孝敬父母,与人为善。中国道家、儒家的教学跟佛教一样,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;如,大家想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,须先把妄想放下,修清净心、真诚心、慈悲心,多行善事,这样行事既能生智慧,这样才能看清宇宙真相,这样才能做到“依智不依识”。

佛祖在涅盘前的预言

在佛教大藏经涅盘部中有一篇佛说《法灭尽经》,记载了释迦牟尼佛涅盘离世时对他身后将发生的事的预言。

佛祖在涅盘前,阿难尊者哭问佛:“师父,您如果不在我们身边了,我们以后将如何修行啊?”

释迦牟尼佛说:“依法不依人,依义不依语,依智不依识,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”。

如:《大般涅盘经卷》记载“依法不依人,依义不依语,依智不依识,依了义不依不了义”。

阿难尊者向佛哭诉:“师父啊,您的智慧无量无边,但靠我们这些人的智慧以及将来人的智慧,我们也分辨不出哪些是对的?哪些是错的?又如何能依法不依人,依义不依语,依智不依识,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呢?”

释迦牟尼佛说:“以戒为师、以善为本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道”。

如:《戒经》云:“守戒等遇佛,守戒等庄严,守戒等涂香;律仪能除苦,律仪能生乐,律仪使人敬,律为解脱足”。

阿难尊者向佛哭诉:“师父啊!我们明白了,以戒为师、以善为本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道”;但我们又如何明白什么是恶?什么是善呢?不能明白什么是恶、什么是善,我们又如何能做到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呢?

佛祖交代阿难尊者及众弟子说“放心吧,2500年后,自会有新的觉者下世传法度人...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初识佛法

  • 佛学课本

  • 佛光教科书

版权所有:心经入门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