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经入门网

夏莲居:《无量寿经》今得善本(夏莲居会本)之大事因缘

发布时间:2024-08-22 01:46:50作者:心经入门网
夏莲居:《无量寿经》今得善本(夏莲居会本)之大事因缘

——弥显本经即华严、即禅、即密;一切含灵依此度脱——

(一九九○年十月宣读于日本第三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)

(1)净土第一经。《无量寿经》称为净土第一经,盖由于经中宣示:弥陀因地之殊胜大愿与精进行持,极乐依正之超逾十方,三辈往生之条件与正因,娑婆秽土之五恶痛烧,一乘愿海之不可思议。万德洪名之究竟方便;以一真法界为体,圆明具德事事无碍为相用;广摄一切善法,普度九界众生;以十念必生一念亦生故称顿教,因最易最稳出三界而号易行,一切含灵依此度脱,当来经灭独留此经。中国大德赞此经者不胜枚举。日净宗大德道隐师赞此经为“专中之专,顿中之顿,真中之真,圆中之圆。”盖因此经不仅为净宗纲要,实为世尊一代时教之指归也。

(2)五种原译苦无善本。《无量寿经》如是殊胜,而中国古德注释此经者,唯隋净影、唐嘉祥两家。千余年来读诵者希。实因此经存世之五种原译瑕瑜互见,彼此差别甚大。此经东来极早,自汉迄宋,可考之译本共十二种。(七种佚失,名单见拙著《大乘无量寿经解》)现存者为①无量清净平等觉经(汉译),②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(吴译),③无量寿经(魏译),④无量寿如来会(唐译),⑤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(宋译),五者之中魏译流通较广。而净宗九祖蕅益大师则认为唐译最佳。但各译皆有缺陷,例举于下:

①汉译,有贤者名为“大瘦短”,比丘尼名为“生时侍者头痛”。魏译谓极乐“地辄开裂”。是皆译者笔拙之处。②十念必生乃阿弥陀大愿之核心,汉吴两译均未彰明。③国无女人与莲花化生两大愿,于魏译愿文未显。④唐宋两译文义较优,但于五恶痛烧之宏文,竟告阙如。且各译之间差异极大,例如弥陀大愿,汉吴古译为二十四愿,魏唐两译为四十八愿,宋译则为二十六愿。彼此相异有如此者。是以清初彭绍升居士曰:“此经阐扬者少,实以无善本故。”

(3)校会之本。宋王日休居士悲五原译无善本,使圣教度生之旨“紊而无序,郁而不彰”。乃取汉吴魏宋四译,会集成经,名为《大阿弥陀经》。王本一出,举世流通。但王本颇多舛误。莲池大师谓为“抄前着后”、“去取未尽”。彭绍升居士斥为“凌乱乖舛,不合圆旨’。窃按王本之病有三:①抄前着后,抄引经文于前,自选文句于后。既是会集旧译,焉可杜撰经文。②魏译三辈往生皆发菩提心,而王本唯中辈发菩提心,下辈不发(此不但杜撰,并乖圆音),上辈则未曾谈及。故谓“去取未尽,高下失次”。③五译中唐译文义俱精,王氏所会独缺此译(王本为本经第六种)。

第七种。彭绍升居士为宏此经,乃取魏译而删节之,仍名无量寿经。较原译简炼。但只是节本,未能救王氏之失。

第八种。清咸丰中魏承贯居士,备取五译,会成一册,嗣定名为《摩诃阿弥陀经》。魏本文辞精简,包举纲宗,八种相较,实居魁首。但可憾者,魏氏虽力求字句皆有来历,以救王本之过,而未能尽免。例如:①魏氏谓往生中“无有胎生”。而魏唐宋三译皆曰“有胎生者”。②魏氏以“生时痛……是为五痛五烧”数句,概括魏译数千言,魏本之文并无来历。③魏氏谓极乐宫殿“或依宝树而住”,亦各译所无。④魏氏谓法灭之时,“唯余阿弥陀佛四字,广度群生”,亦非本经原文。是以魏本仍未完善。

(4)胜缘成熟,善本兴世。先师夏莲居老居士,力踵前贤,誓成善本。掩关数载,稿经十易。文句精义,悉本原译,而流畅自然,浑若天成。会本稿成,名为《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》。夏本一出,风行寰宇。四众弟子,获睹善本,欢欣鼓舞,不可名状。赞扬读诵,讲播印刷者,风起云涌。加拿大、美国现七处成立净宗学会,台湾、新加坡,亦皆成立。于此善本修习宏扬,现能背诵全经者日益增多,闻经获益者不可胜计。本经印行已超卅余万部。录音带亦流行海外。台湾新印之《净土五经读本》即以夏会本为无量寿经读本,余八种列为附本。本经光明,方兴未艾。

夏会本广撷众妙,圆显圣心,大开如来秘藏,顿显慈尊妙心,《华严》之事理无碍,事事无碍法界,备显会本之中。禅密妙谛悉寓此经之内。一切含灵因此得度,当来经灭,唯此独留。可见善本兴世实为大事因缘。

(5)事理无碍法界。会本中佛答弥陀成佛时处,文曰:“彼佛如来,来无所来,去无所去,无生无灭,非过现未来。但以酬愿度生,现在西方……(见宋译)。有世界名曰极乐。法藏成佛号阿弥陀,成佛以来,于今十劫。”上文中无有来去生灭,亦非过现未来,所显者理体也,有极乐,有弥陀者,事相也。揽理成事,因事显理,体用齐彰,从容中道。正显理事无碍之旨。

又会本采魏译之“开化显示真实之际”,“惠以真实之利”,复采宋译中“住真实慧,一向专志庄严妙土”,于是经中具三真实,成为一经纲宗。亦即一代时教之教眼。真实之际乃真如实相之本际,故为理体。真实之慧者,从本体流现之妙智,如珠生光。相也。真实之利,乃本体之大用,亦即一切众生所获究竟坚固之实惠也。又此三真实,正如涅槃三德,(伊)字三点,非一非三,不纵不横。真实之际,法身德也;真实之慧,般若德也;真实之利,解脱德也。由真实之体流出真实之慧,令一切众生普得究竟解脱真实之利。是以极乐国土一花一香,悉皆法身妙智之流现,时时处处,法音宣流,妙音普闻,若有见闻,悉皆增上。九品万类,一生彼土,永不退转,决定成佛。正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之妙用。事理圆融一切无碍。

(6)事事无碍法界。事理无碍法界乃大乘经论所同宣,事事无碍法界唯《华严》所独显。华严宗立十玄门以表事事无碍。今此会本一如《华严》同具十玄。可证本经正是《华严》之中本。今依《探玄记》次第,引据经文以表本经十玄。

(一)同时具足相应门。《大疏》曰:“如海一滴,具百川味。”表一法成,一切法同时具足圆满显现。今此经中泉池功德品:“其水一一随众生意(见宋译)。”只是一水,而能同时满足一切众生意。于一法中同时具足圆满无碍。

(二)广狭自在无碍门。《大疏》云:“如径尺之镜,见十里之影。”今经“欲见诸佛净国庄严,悉于宝树间见(见魏译),犹如明镜,睹其面像(见宋译)。”极乐一树是狭,十方佛土是广。无限广大之境,现于一狭之中,正表广狭自在。

(三)一多相容不同门。《大疏》曰:“若一室之千灯,光光相涉。”如一室多灯,一灯之光可遍全室,余灯之光亦遍全室,并皆在此一灯光内。彼此相容各各皆然。本经中“国土所有一切万物,皆以无量宝香合成。其香普熏十方世界。”无量宝香成彼土一物,是多法

入一法。香遍十方,是一法遍多法。皆一多相容之旨。、

(四)诸法相即自在门。《大疏》曰:“如金与金色,二不相离。”本经中,“世尊能演一音声,有情各各随类解(见唐译)。”一音声中具种种众生所愿闻。彼此不离,相即自在。

(五)隐密显了俱成门。《大疏》曰:“若片月澄空,晦明相并。”经中赞如来曰:“光明无量照十方,日月火珠皆匿曜(见宋译)。”佛光是显,日月火珠是隐,隐处具显,显处具隐。两者俱成。

(六)微细相容安立门。《大疏》曰:“如琉璃瓶盛多芥子。”此表极微之中可含无量诸法,同时涌现。本经极乐国中莲花,“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,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。”莲之一光乃莲光中三十六百千亿分之一,实至微细。但含摄三十六百千亿佛,表极广大。于极微中安容诸佛,同时涌现。

(七)因陀罗网法界门(因陀罗网乃帝释天宫之网,网有千珠,互相映照)。

《大疏》曰:“若两镜互照,传耀相写。”如上所引经文,极乐有无数莲,一一花放难数光,一一光现难数佛。经中复云:“如是诸佛,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。”如是一一之佛,其国中各有无数莲,莲放光,光现佛,重重无尽。

(八)托事显法生解门。《大疏》曰:“立像竖臂,触目皆道。”一尘一毛,扬眉瞬目,皆显全体法界。经中道场“有菩提树……复由见彼树故,获三种忍……三者无生法忍。”见树得证无生,全显托事显法之妙。

(九)十世隔法异成门。《大疏》曰:“若一夕之梦,翱翔百年。”本经会中菩萨“能于念顷,住无量亿劫(见唐译)。”一念多劫,正表延促同时。

(十)主伴圆明具德门。《大疏》曰:“如北辰所居,众星拱之。”随举一法,则余一切法趋之而为伴。故一法圆满一切法之功德。今此经中“乃至获得一念净心,发一念心,念于彼佛。此人临命终时,如在梦中,见阿弥陀佛,定生彼国,得不退转无上菩提(见唐译)。”净心念佛一声,便具往生,定成正觉之无量功德,可见六度万行,三藏十二部,禅门一千七百则公案,一切功德法,皆趋一句名号之中。彻显六字洪名,圆具万德。又弥陀因地于发四十八愿后颂曰:“一切皆成佛。”正如《首楞严》一切事究竟坚固。依正主伴,无非法身。有情无情,悉是如来。此一句子,顿开诸佛秘藏,吐露三藏心髓。道破宗门玄旨,直显无上密意。一真法界,圆明具德,事事无碍十玄之旨,贯彻全经。

(7)禅净不二。持名秘要:“自念自听,自呼自应。”点出“自”字。净宗正印:“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。”妙显“心”字。本经极乐国人“自然无为……一旦开达明彻,自然中自然相,自然之有根本……(见汉译)。”“一旦”者,蓦地触着碰着。“开”者,开解。“达”者,达本。“明”者,明心。“彻”者,彻悟。以上经文,正显《大势至念佛圆通章》中“自得心开”。亦即禅门“识自本心见自本性”。《观佛三昧经》:“佛告阿难,住于念佛者,心印不坏(常照)。”《大集经》曰:“若人但念阿弥陀,是即无上深妙禅。”盖万缘放下,即“无所住”;一念单提,正是“生其心”。但当老实念佛,自然暗合道妙。从事持达理持,即凡心成佛心。句句是金刚般若,念念显妙明本心。故云:“念佛即是自心现。”又云:“一声佛号一声心。”又“念佛时即见佛时,见佛时即成佛时。”禅净不二,因果同时,超情离见,不可思议。

(8)密净不二。称名何异持咒,大日即是弥陀,净宗正是密教显说,根本并无二致。此中密意因善本而弥显。例如会中菩萨皆“升灌顶阶,授菩提记,为教菩萨作阿阇黎。常习相应无边诸行(见唐译)。”表来会之诸方菩萨,咸得受位灌顶,并普教十方菩萨亦作密教金刚上师。恒常宏修无边密宗相应诸法。又如泉池功德品,“波扬无量微妙音声”,其中有“甘露灌顶受位声(见唐译)”。极乐国中泉池交流,周遍其国。水波声中,有甘露灌顶与灌顶受位妙法音声。波声即是佛声。佛声所宣正是彼土会众之愿乐欲闻。泉池遍国,故宣扬灌顶受位之法音,亦周遍其国。

又密净两宗同为他力派与果教门。经中第十八愿为十念必生。第二十愿为临终接引。凡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之人,愿文曰:“临寿终时,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,经须臾间,即生我刹,作阿惟越致菩萨。”本经小本《阿弥陀经》之唐译本,谓临终佛迎时“慈悲加佑,令心不乱。”表凡夫往生全凭佛迎加佑,乃能念佛往生。全凭佛力,故称他力门。又十念必生,使带业凡夫,横出三界,径登不退者,实因此句佛号正是阿弥陀如来之果觉。亦即东密所判第十住心之秘密庄严心。东密兴教大师曰:“从阿字出生一切陀罗尼,从一切陀罗尼出生一切诸佛。”今以此无上殊胜之如来果觉,作为具缚凡夫因地之心,乃使因心顿同果觉,因果同时,性修不二,果教妙法,极圆极顿。

(9)法灭尽时,独留此经。本经之首,佛告阿难,一切含灵皆因此经而得度脱。经末复云:“当来之世,经道灭尽,我以慈悲哀愍,特留此经止住百岁。”盖以本经正是:真实之际所显示,真实智慧之流现。乃能真实普利众生也。善导大师曰:“释迦所以兴出世,唯说弥陀本愿海。”可见善本庆成,正契如来兴世之大事因缘。现此善本正如旭日初升,光明渐盛于寰宇,当来经灭,此经仍如灯塔,划破长夜于末世。善本出现,今正是时。见闻宏赞,莫不获益。两土导师,恩德无极。
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初识佛法

  • 佛学课本

  • 佛光教科书

版权所有:心经入门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