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佛后如何面对人事善恶?
问:皈依佛门之后,如何面对日常的人与人、生活与工作、善与恶的矛盾?
答:我们学佛之后会发现这个世间很不圆满,很残缺。人与人之间有矛盾,善与恶之间有对立。不学佛时好像觉得这个世间很好,学佛之后发现世间有很多与佛法相违之事。其实学不学佛世间本来如此,有善有恶。不学佛不太关注,也不知何为善恶。学佛之后,有了一定的分辨能力,这些善恶就更明显了。可以说,是佛法让我们认清了善恶。
那么学佛之人该怎么来面对这些善恶问题呢?
可能很多初学佛的人都会很焦虑,甚至越学佛烦恼越多。不学佛好像还好一点,越学佛这善恶的观念就越发强烈。善恶观念强烈,就会导致我们心中的是非观增强,对外面社会的种种现象极为不满。学佛的人要有智慧来看待这些问题。
一、关于人
【根机不同】
首先从人的角度来看,佛法告诉我们:众生根机是不一样的,要知道人有差异,众生的根机不同,来到这个世间的人是千差万别的。如同树上的树叶一样,每一片都不同,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,也没有相同的两个人。
人有差异,自然就有高低,有好坏,有对错,有善恶。这是一个客观事实,是每个人的业力形成的。学佛的人就要有理智,必须看清这一点。既然每个人都是活在他的因果当中,在承受他自己的果报,我们理智地看待就可以了,不需要去管他人的善恶,我们管好自己。
学佛首先是改善自己,佛法不是用来衡量别人的。我们不能拿着佛教的种种戒律、道德来衡量别人的行为,认为他们这个不对,那个不对。用佛法的要求来衡量、指点别人,随时用一个尺度来看别人,这样我们自己就会很烦恼。
学佛是自我改善,自己改正自己。自己改变了,心量大了,境界高了,你再看其他的,心中就会有变化。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说明,我们如何对待他人。
【尊重他人】
首先,就是要尊重人。
人人都有他的因果,人人都在自己的因缘果报当中生存。我们要尊重对方,不论他的好坏。尊重对方,是学佛人最基本的要求。
如果以佛的眼光看,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,那不仅仅是尊重了,那应是恭敬了,不敢轻视每一个人。
在《法华经》里面讲到一个故事,有一位常不轻菩萨,他在大街上看到每一个人,都会顶礼说:“你当做佛,我不敢轻慢你。”不论这个人好坏与否,他都会向他顶礼。后来很多人很讨厌他,扔石头打他。他就躲得远远的,还是继续顶礼说:“你当做佛,我不敢轻慢你。”
我们学佛就要有这种观念:一切众生都有佛性,不管他好坏善恶,他有佛性,他将来也会成佛,我们要尊重对方,不要轻视每一个未来佛。
从佛的角度是要度化一切众生,我们已经学佛的人,就是先觉者,那么先觉悟的人应该帮助未觉悟的人。你要度化他,就要尊重他——尊重他的人格,敬重他的佛性。
【慈悲相待】
第二点,我们尊重别人,要度化别人,对人就要有爱心,要有慈悲心。
我们有慈悲心,才能感化别人,才能去说服他,劝他改恶向善,甚至来信仰佛法,来念佛往生等。如果我们没有慈悲心,人家与我们自然就有距离。
当然,凡夫的爱心是很有限的,这时就要多体会佛心了。我们看众生都是有高低的,凡夫自然以凡夫的心量来面对世间的人。然而我们看佛,他要普度一切众生,他有他心通、天眼通、天耳通、神足通,他可以看到一切众生的前因后果、善恶表象。但是,他毫不计较,也不烦恼,他还要发心去救度这一切众生。
身为学佛的人就要体悟佛心,体悟佛心之后,我们就会有佛心,会用佛的慈悲心来面对世间的人,去关爱他们。小至家里的亲人、朋友、有缘的人,然后扩大至一切众生,乃至从人道到六道众生。
当然,凡夫众生不可能像佛那样有广大的慈悲心,普度一切众生。我们就从有限的范围,从有缘的人身上去发挥自己的作用,把佛的慈悲传给他们,慢慢去感化,可以影响周围的人来接受佛法。
【包容体贴】
第三点就是要关爱、包容、体贴我们身边的人。
人人都有烦恼,人人都有缺点。作为学佛的人首先知道自己是凡夫众生,善导大师讲:“决定深信,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。”反过来看周围的人呢?大家都是‘彼此彼此’啦,都是凡夫众生。
当然,印光大师讲了一句话,就是:“看自己是凡夫,看其他人都是圣人。”祖师虽然这么讲,但是我们做得到吗?很多人都是颠倒啦:看自己是圣人,别人都是凡夫。好像我的修行还差不多,别人都不怎么样。
凡夫众生,要把别人当做圣人是很难的。为什么呢?佛法里面有一句话讲的很明白:“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,众生看一切佛都是众生。”我们是众生,看到佛都会像众生一样。你看很多大德高僧,很多佛菩萨示现来到这个人间,我们不知道他是谁。
举一个事例来说明。在古代有这么一个事例,曾经有一个出家人很想见弥勒菩萨,他发愿在山里打坐修行三年,希望弥勒菩萨示现给他看一看。结果三年之后,一点消息都没有。没有看到弥勒菩萨,他就有点灰心了,然后就往山下走。
走到半途看到一个老太婆在那里磨铁棒。他问老太婆:“你磨铁棒干什么?”老太婆说:“我要把铁棒磨成针。”听到这一句话,他深为感动,就反省自己:一个老太婆为了一根针都有如此毅力,我为了见弥勒菩萨,这才三年算什么呢?
好,再发心:上山继续修行三年求见弥勒菩萨。结果三年过后呢?还是没看到弥勒菩萨。
又下山了,下山之时看到一条狗,而且是一条生病的狗躺倒在路边。它的腿上都灌脓了,而且长了蛆。这位出家人一念慈悲心起,就用自己的嘴把狗腿上的脓吸出来。当他把这件事做完的时候,这只狗突然变成了弥勒菩萨。这位出家人心想:最初三年我没有看见您,然后再三年也没有看到你,没想到现在见到您。弥勒菩萨说:我随时随地都在你的身边。你在山上时,吐口水都吐到我的身上了,你转来转去,我都在你身边,可是你看不见。
老太婆和狗都是弥勒菩萨示现的,只是肉眼凡胎不认识而已。所以一切众生,我们看他是凡夫,说不定他就是哪一位菩萨示现的,只是我们不知道。因此印光大师告诉我们:视自己是凡夫,视一切人都是菩萨。这样可以降服自己的我慢心,不然我们会很高慢,觉得自己修行很好,别人都不如我。
有了这种视一切人为菩萨的心,你看别人的对错就很方便了,就很自在了。他是菩萨示现的,不用计较,矛盾的心理自然就化解掉了。不过真要把别人都当做菩萨来看,有时是很难的。如果别人是金刚怒目菩萨,我们承受不了的时候,就会跟菩萨吵起来。
如果我们不能把别人当菩萨看待,那起码有一点我们要注意:我们是凡夫,别人也是凡夫,要尊重对方、体谅对方、包容对方、善待对方,从而感化对方,不要恶心相向。
这是对人的问题。
二、关于事
其次我们来看如何对待世间的善恶。有人就有事,有事就有善恶,怎么来对待善恶呢?
【分辨善恶】
首先,学佛的人要能够分辨善恶,知道善恶。
我们学佛的人如果善恶都分不清,那就糊涂颠倒了,就得不到佛法的利益。首先能够知道善恶,才能够改恶向善,才能改变人的命运。我们如果善恶都分不清,自然不能改变自己,也不能影响家庭以及周围的人。我们要自度度人,首先从自身做起,能够分清善恶。
佛经有一句话讲:“善能分别诸法相。”所有的法相你要能够分别,好坏、善恶、对错、高低,包括佛法的一些基本理论,以及念佛往生的道理都要能够知道明了。我们能够分辨善恶,在这世间才能看清什么是善,什么是恶。
比如有些人说:我不学佛,只要做个好人就可以了。不学佛的人能够做一个好人吗?不学佛的人肯定没办法做一个好人,他没有善恶是非的认识,连最基本的五戒十善都做不到,怎么会是一个好人呢?我们看不学佛的,有几个人能不杀生、不吃肉、不贪瞋痴?
所以学佛第一就是要知道善恶是非。
【包容善恶】
第二点,分清善恶之后,我们要具备的就是要有心量,要能够包容善恶。
这是一个五浊恶世的凡夫世间,这个世间就是善恶对立的世间。在善恶对立的世间,我们要有包容心,好的要提倡,坏的要包容,要能体谅对方。都是凡夫众生,都难免有习性,有业障,有过失。身为学佛的人,要善能了达凡夫之相,如经所言:“达众生相。”众生有种种善恶之相,我们知道明了即可,不生计较,因果现前,该发生的自然就发生了。
【慈悲感化】
第三点,有了包容心,然后还要有慈悲心去感化对方。
当然要看我们慈悲心的大小,慈悲心大的人可以在你的周围波及得很大。慈悲心小一点的人,感染力就不一样。
世间有一句话讲: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。”
我们“穷”——力量小的人、不能感化他人的人——就可以自己独善其身。比如在工作当中,在生活当中,善恶很复杂,我们不能影响他人,可以自己独善其身。这个世间是一个大的染缸,我们要尽量保持自己少受污染,多一点清净。
我们身为凡夫,有时抵挡不了外界的影响,有一个保护层可以保护我们,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。阿弥陀佛有无量的光明,可以保护念佛之人。我们多念佛,自然会少受外界的影响,可以保持独善其身。
达则兼善天下,如果你对佛法比较通达,又有人格力量、智慧辩才,那么就可以兼顾影响、度化他人。
我们知道善恶,也能够分辨善恶,然后有慈悲心,有包容心,就可以去感化、度化他人。这就要有一点菩萨的慈悲心肠了,当然这不是我们初学佛的人做得到的,但是可以慢慢地去培养这种慈悲心。
三、究竟而观
【没有善恶,只有因缘】
另外,善、恶是一个对立的概念,其实严格从佛法究竟意上讲:没有善恶,只有因缘。
善恶是每个人的因缘不同,他示现这种缘而已。每个人在他的这种缘之下,你认为是恶,他自己有可能认为是善,只是他的因缘而已。
所以学佛的人,我们不能在善恶上执着。他有他的因缘,他示现这个因缘而已。
举个简单的比喻,世间有些人看到在高位贪污的人,心里不平衡。我们可以设身处地想一想,自己如果在那个位置,是否也会像他那样呢?这是第一个。第二个,他在那个位置,很多因缘促使他不贪都不行,很多都是因缘促成的。如果我在他那个位置,也许还不如他。
我们应庆贺自己,应怜悯对方。这个世间就是一个染污的世间,是一个五欲六尘的空间。在这个五欲六尘的空间,没有人不被染污的,无人能够保证自己一尘不染。
那么我们以佛的眼光来看,这一切都是因缘促成。因缘生万法,善也是因缘生的,恶也是因缘生的。佛法讲:因缘所生的万法,缘起性空——万法的本性都是空的。
【不辨善恶,念佛往生】
如果从大乘佛法讲,对善恶怎么来看待呢?不辨善恶。
善恶都是缘起法,都是缘起有本性空。《心经》有一句话说: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”我们看世间的人、事不要太认真,要看成梦幻空花一样。他是空幻的,是因缘生发出来的,缘一过就不存在了。你如果很执着很在意,就会起烦恼。
我们学净土法门的人,安心念佛求往生西方,就更不需要去计较这些善恶是非了。我们是求往生西方的人,这个世间跟我们已经没有太大关系,也可以说毫不相干,我们只是在这里做一个过客而已。三十年、五十年一过,这个世间就不存在了,在我们面前就消失了。
现在只是尽我们的力量,能够影响一个人念佛,就去影响一个人,能够影响三五个,乃至可以带动一些人,也只是顺其因缘而已。我们只要自信教人信,劝人念佛往生即可。那么不能影响的人,随他个人的因缘,我们不用去计较。
古大德有讲:“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。若见他人非,自非却是左。”若真是修道人不见世间之过,我们安心念佛求往生的人,没有心思去计较别人的过失。
所以面对人世间的善恶好坏等问题,以简单的心态看待最好,然后就是念佛。我们遇到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,无能为力的问题,别无他法,只有求阿弥陀佛加持,一心念佛:南无阿弥陀佛,南无阿弥陀佛,南无阿弥陀佛……
版权所有:心经入门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