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奴婢待之宽恕
,岂宜备责苛求”[说明]您没见过卖奴婢时,母子相别的情形吗?慈母肝肠寸断,实在万不得已,于是挥泪嘱咐说:“父母贫穷,连累你了,尽力吧!好好事奉主人。主人若是呼叫你就高声答应,主人若是教训你就注意听,同辈的人中不要争执。你的身体是我的肉,当年珍爱如珠玉,想不到今朝离别这样快,我若是有钱了一定把儿赎回来。从今以后你要自爱,不要遭鞭打。”叮咛还没完,两边都大哭。痛啊!这种情形啊。想到这里,可怜还来不及,能忍心责备苛求吗?
《经》上说:“一切世人,看待他的奴仆,应当有五件事。一是,先了解他的饥渴冷热,然后再驱使。二是,有病应当为他治疗。三是,不能随便鞭打,应当问明情况,然后再处理。可以饶恕的就饶恕,不可以饶恕的,教训他。四是,他若有细小的私财,不能夺取。五是,给他们东西,应当平等,不能偏心。”天下最愚最苦的,是奴婢啊。因为他的愚,所以容易健忘,七颠八倒;因为他的苦,所以面目可憎,说话没趣味,而且他语言粗鲁,往往冒犯主人,而又自以为是,纷纷强辩不止。凡是这样的都是自找挨打的命啊。但是就是这样的人,却一定要责备苛求,那主人也欠聪明,也少度量了。只愿仁人长者,宽容宽恕,常常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女去想。应当鞭打的,就换作呵责;应当呵责的,就换作劝勉;那自己的精神不耗费,奴仆的身体不受伤。不只是享有现在的好名声,又可以作将来的家法了。下附征事(四则)
死无奴婢(《法苑珠林》)
北齐的官员梁某,家里很富有,将要死了,告诉妻子说:“我生平最爱的奴仆马匹,一定要为我殉葬。”他死后,家人用袋子装土压死奴仆,马还没有杀,到第四天,奴仆忽然醒来说:“死后到冥府,在门外过了一晚。第二天早上,见亡故的主人戴着枷锁进来,对我说:‘我以为死后能用奴婢,所以留遗言要你来。想不到现在各自受苦,完全没关系。应当告诉官家放了你。’说完进去。我从屏风外偷看,见官员问守卫的人说:‘昨天压脂多少?’回答:‘八斗。’官员说:‘押下去,快速压一石六斗来。’主人被牵出去,竟然不能说话。过了一天见主人有喜色,官员问:‘有脂吗?’回答:‘没有。’官员问何故,回答:‘他家请僧人礼诵超度,每当听到诵经梵唱声,铁梁就断了,所以不能压了。’主人因此告诉官员放了奴仆,并且转告家人说:‘多亏你们祈福超度,能免除大苦,但还没有能完全解脱,再为我多造经像,才可以免除啊。从今以后,千万不要杀生祭祀,不但吃不到,反而增加罪苦。’”
[按]死后不能再认奴婢,就像罢官后不能再用衙役了。为他诵经就能获福,为他杀生就能招祸,理所当然了。
小奴为崇(《感应篇图说》)
洪州司马王简易,腹部生病,中间有一硬块,随着气息上下动作。死后又醒来,对他妻子说:“我到冥司,被小奴控告。因为我的约束太过分,造成他的丧命了。如今肚子里面的硬块,就是小奴啊。查档案还有五年阳寿,所以能放回来。”妻子说:“小奴怎么敢这样?”王说:“世间有贵贱,冥府都是一样的啊。”过了五年,果然病块发作就死了。
[按]尊卑贵贱,就像南北东西,夫妻父子,不过是暂时的名目,本来就不是究竟的称谓。东边的邻居以为我是西边,就是相对东边邻居而言罢了,若是西边的邻居就以为我是东边了。父亲以为我是儿子,就是从父亲的角度看我罢了,若是儿子看我就以为我是父亲了。黄泉路上,既然听不到儿孙绕膝,那鬼门关,哪还有随身的奴婢呢?
难忍能忍(《劝惩集》)
明朝的司徒马森,他父亲四十岁才有儿子,五岁时,眉目如画,爱若珍宝。有一天丫环偶然抱着儿子出门,失手摔破左额就死了。马父见了,就叫丫环逃走,自己抱着死儿回去,马母又惊又痛,撞到马父几次,接着要找丫环责打,丫环不见了。丫环躲回到娘家,说明原委,父母都很感泣,日夜向天祝祷,愿马父早生贵子。第二年,就生下马森,左额的伤痕分明还在。
[按]丫环的过失,哪有大过杀儿子的;宽容丫环的罪,哪有大过放她逃走的。杀我中年才有的儿子,反而让她逃走,使我失掉这丫环;这种用心,他儿子纵然不当司徒,做父亲的也已代儿子植福了。那么为子女鞭挞奴婢的,不正好就是折那福寿吗?
《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》节录卷上终
《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》节录卷下
“印造经文”
[说明]虽然有嘉肴,如果不吃,不知道它的美味;虽然有至道,如果不学,不知它的至善。天下最容易失去的是人身,最难听到的是佛法。如来不出世,那么天上人间都如长夜漫漫。不只是庸人的见识受局限,即使是儒家也会被见闻困住。仰头观天,以为只有这日月,而不知道有微尘那么多的刹土。以为最初的人民,是从盘古开始,不知道旷劫以来,经过了无边的劫数。天帝、天仙,以为至尊无比了,不知轮回六道,还是等同凡夫。身死之后,以为形体灭亡精神消失了,不知道一点灵光,生生世世不昧失。父母眷属,去世以后,就认为无可奈何,哪里知道有这个法门,纵然是经过千生万劫,自有回报的时候。善人坎坷,恶人得志,就认为天道难信,哪里知道过去世的业障感招,丝毫不差。广大啊,如来的教典!真所谓渡海的慈航,幽暗中的火炬,婴儿的乳母,灾荒年的稻粱啊。理当在阿难结集经典时,梵王、帝释都举着幢幡伞盖,四大天王都捧着高座的四条腿啊。哪里是世间的书籍,可以比佛的万分之一呢?印造佛经,怎么能罢休呢!
世尊在无量劫前,为了求佛法,亡身舍命。有时为了佛教的一句一偈,或捐出王位,或抛弃妻子,没有什么不做。那固然是因为甘露法门,不能常出现在世间罢了。世俗的人不懂,往往轻视佛典,哪里知道二三千年后,想求只言片语,都不可得呢?《法灭尽经》说,佛法要灭去时,比丘穿的袈裟,自然变白。何况三藏教典呢(《楞严经》最先灭去,《弥陀经》最后灭去)?从此以后,要经过八百八十万六千多年(前八百四十万六千多年,应当在第九小劫内计算。后四十万年,应当在第十小劫内计算),而后弥勒菩萨从兜率天宫,下生成佛,我们这里才有佛法(贤劫中第五佛)。第十一、十二、十三、十四,共四小劫,都没有佛(人寿一减一增,为一小劫。每一小劫,共计一千六百八十万年)。到第十五小劫,师子佛出世后,相继成佛的,共有九百九十三尊,可以算得上是最兴盛时期。而十六、十七、十八、十九四小劫又没有佛了。到了二十小劫,楼至如来出世后(就是韦驮菩萨),而后千佛的数目才满,娑婆世界也就坏了。从这以后,又经过六十小劫(二十小劫世界坏,二十小劫世界空,又二十小劫,未来星宿劫的世界又形成),才有日光如来出世(这是未来宿星劫第一尊佛)。那么佛法这样的难遇,我们有幸生在其中,怎么能入宝山而空手回呢?北俱卢洲,寿命都是上千岁,要穿有穿 ,要吃能吃,眼不见忧愁的情状,耳不听争夺的声音。比起上古唐虞三代时,还要胜过百千倍。从世俗来看,以为是非常的盛世了,但还是排列在八难(指见佛闻法存在八种障难,就是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、郁单越、长寿、聋盲喑哑、世智辩聪、佛前佛后)中啦,因为那只是享痴福(宿生所修,止于痴福),不信三宝,不知出世的法而已(韦驮菩萨不能感化这个洲,所以仅说三洲感应)。我因此读到”人其人、火其书“的话(语出韩愈的《原道》,是灭除佛道的意思),就不胜怜悯了。下附征事三条
龙求斋法
昔日有园监,为大王守花园,在池边捡到一美果,世间罕见,就拿去送给大王。大王命令园监:“天天送来,若不送来,就处死罪!”园监非常恐惧,向天喊冤诉苦。池中有龙王,化作人形,用金盘盛着水果,安慰他说:“你们不用担忧,就将这水果献给国王,但要求一愿:往昔迦叶佛涅槃后(释迦如来以前的佛,人寿二万岁时出世的),我与大王同时受八关斋戒法。王受斋戒如法,过午不食,所以现今转世为人王。我被别人劝,过了中午竟然吃饭,因此堕落在龙中。我现在还想得到这个斋戒法,广行劝化。大王如果快速送来,我就拥护你们国家,不然,我就让你们的土地淹没。”可是这时候,正是没有佛法的时代,哪里又有八关斋戒法?王很忧愁。这时有大臣的父亲,告诉他儿子说:“我家的堂柱,经常放光明,可以剖开看看。”儿子就按父亲说的剖开,发现佛经二卷,一是《十二因缘经》,一是《八关斋法》,于是献给大王。大王很欢喜,送给了龙王,龙王就与五百龙子一起修斋法,他们命终后,都生到忉利天了。
八关斋法:
一不杀生(凡是有生命的,都不能杀)
二不偷盗(不是自己的东西,不与不取)
三不淫欲(在家五戒,只控制邪淫;受八关的当天,正淫也断)
四不妄语(心口如一,没有虚妄)
五不饮酒(酒能乱性,饮酒产生其它过失)
六不著香花鬘,不香涂身(为了除去贪著,不妆饰打扮)
七不歌舞倡伎,不往观听(观听歌舞,妨乱道心。倡伎指的是,弹奏琴瑟箫管等)
八不坐高广大床(恐起贪著,放纵恣态)
九不非时食(不是吃饭时间吃饭,心容易昏沉)
前八项名叫戒,后一项名叫斋。所谓关,就是闭啊;所谓斋,就是齐啊。因为前八戒,是关闭所有恶;因为后一斋,是要神志清爽,正念昭彰啊。所谓不非时食,就是当天过了中午就不吃饭啊。这是佛让在家人受出家戒,方便他们种下出世的善根。因为在家人已经有妻室,不容易断淫欲,各有各的职业,不容易做到不非时食,所以只是一天一夜,从今天早上开始受戒,到明天天亮就满期限了。要想多持几天,应当天天受。其它的戒,都是以寿命终止为期限,只有这一戒,以一天一夜为期限。倘若能发菩提心,持戒清净,还能往生西方净土,何况生天呢?若是不如法,就成了虚名而已。受戒时,应当请比丘在佛像前解说,若是没有比丘,就在佛像前自己表达受戒了,没有佛像对着佛经也可以。若是有比丘,却不肯求比丘授戒,而是自己受戒,就是慢法慢僧,那利益随着他的劣心就劣弱了。无论是有没有受过戒的,或已经受过五戒的,或受过菩萨戒的,都可以受八关斋戒,因为它属于加行戒。
写经脱苦(《法苑珠林》)
唐朝龙朔三年,长安刘公信的岳母死了。不久,他妻子陈氏也暴亡,见她母亲在石门里边备受苦楚,哀告她女儿说:“快为我写《法华经》一部,才可以免罪。”说完,石门关闭,陈氏随后醒来,向丈夫细说梦境。丈夫因此请他妹夫赵师子写经,赵把现成写好的《法华经》一部,交给刘装潢,原来这部经本是姓范的出钱写的,而刘并不知道。不久,陈氏又梦到她母亲要写经,女儿说已经写了,母亲哭泣说:“我正因为这部经反而受苦,这部经是范氏修的福,怎么能占有当作自己的功德?”醒来后打听,范氏果然曾经出钱二百,于是另写一部,用来供养母亲等等。
[按]扬州有叫严恭的,在陈朝大建初年,写《法华经》流通。当时有宫亭湖庙神,托梦给商人,将庙中所有财产,送到严那里,作为写经的用途。又有一天,严到市场买纸,还少三千文。忽然见市中有一人,拿三千文钱来给他说:“帮先生买纸。”说完不见了。隋朝末年,盗贼到江都,相互告戒不要侵犯严法华的家乡,所以严家乡很多人保全下来。唐朝末年,他家还在写经不止,那么经文应当印造,神也知道了。
版权所有:心经入门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