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经入门网

安士全书新白话版9

发布时间:2024-10-18 01:44:11作者:心经入门网
安士全书新白话版9

毙蛇抵命(《现果随录》)

我县已故的礼部顾锡畴,在温州时,被副将贺君尧杀死。不久,在他的学生张调鼎家降乩坛,说:“我前生误杀一蛇,现今蛇就是贺君尧。先前六月十六日,他害死我在江中,是应该受的因果,告诉我的两个儿子,不要报仇。”张还没有听说顾的讣告,急忙派人到温州查访。当时太仓的吴国杰在温州,曾在江心寺宴请顾,第二天就传来顾被害的消息,大量派遣渔人寻找顾的尸体,没有找到。夜里梦见顾站水中说:“我前世是天台僧人,打死一条蛇,现今抵命。感谢先生的厚意,因为先生前世是我的徒孙啊。只到某水湾寻找,就能找到了。”按顾说的再去寻找,果然找到尸体,送回去安葬了。

[按]顾前世是天台僧人,后世官位到礼部,而且文章才华,气节操守,都是卓越可传的。但还是难免杀蛇的果报,何况来历比他差万倍的呢?世上杀蛇的,不要白白的拿孙叔敖作为借口啊。

“欲广福田须凭心地”

[说明]这句是整篇文字的纲领,上述因果的事,是说明因果的道理,心地是因,福田是果。世间儒家不信因果,是因为没能领会儒书罢了。所以谈到“余庆余殃”的说法就信,谈到因果就不信,就好像只能叫“日”,而不知那就是太阳啊。信因果的人,那心中常有畏惧,有畏惧就不敢作恶。不信因果的人,那心中常有放荡,有放荡就没有什么忌惮。一人畏惧而行一善,一万人就增加一万善;一人放荡而造一恶,一万人就增加一万恶。所以说:“人人知因果,大治之道啊;人人不信因果,大乱之道啊。”

有果无用

锦绣满箱,穿的却不过是粗布,金银满柜,吃的比糟糠好一点,就可以安闲了,一定要劳累筋骨,就可以快乐了,只见整天愁眉苦脸,这是有福而不能受用啊。由于过去生中布施的时候,不能发至诚心、欢喜心吧;否则就是因为别人的相劝,才勉强布施一下了;再不然,就是布施之后,马上生起后悔心了。(大意出自《弥勒所问经》)

有用无果

贫家小户的人,却常住别人的高楼大厦;粗茶淡饭的人,却总吃别人的山珍海味。有这样的受用,却不是他的福分啊。由于过去世,自己不能布施,但知道劝他人作福报了,否则就是见别人布施,能够欢喜赞叹了。

先富后贫

《业报差别经》说:“若有众生,因劝布施,后还追悔,以是因缘,先富后贫。”(有的众生受劝布施又后悔,这样的因是先富后贪)

先贫后富

“复有众生,因劝少施,施已欢喜,生在人间,先贫后富。”(有的众生受劝布施一点并且欢喜,就是先贫后富)

劳而致富

富贵有富贵的因,劳苦也有劳苦的因。如经上说:“斋僧者,必得大富。”(供僧得大富贵)这是定理啊。如果是请僧人到家来,使僧人奔走往来然后用饭,那后世虽然享大富贵,必定是劳苦得到的。

逸而得富

如果是送饭到庵堂寺院,使众僧安然吃上饭,那他的福报,必定生到天上人中,享受自然的快乐。

贫而能施

经上又说:“又有众生(必说众生,不说人,因为人只说的是一类,众生却是包含六道了),先曾布施,不遇福田,流浪生死。在于人道,以不遇福田故,果报微劣,随得随尽,以习施故,虽处贫穷,而乐行施。“(有众生先有过布施,没得到福田,所以果报不太好,做人还是贫穷,但因布施习气总是喜欢布施)

富而不施

又有众生,从未布施过,遇到善知识相劝,暂且布施一下,后来得到良好的福田,因为福田殊胜,生存资粮很具足,但因为先前有不布施的习气,所以虽然富有但还是吝啬。

施多福少

《菩萨本行经》说:“若有众生,不能至心施,不能以恭敬心施,不能以欢喜心施,或贡高自大而施,或受施者,信邪倒见,譬如耕于薄地,下种虽多,所收甚少。”(布施的心态不对,布施的对象有邪见,布施的回报就少)

施少福多

又说:“若布施之时,能以欢喜心与,恭敬心与,清净心与,不望报与,或所与者值菩萨圣僧,如彼良田下种,虽少,所收甚多。”(布施的心态对,布施的对象若是圣贤,布施的回报就多)

同忧异果

《法苑珠林》说:“如有二人,一贫一富,见到乞讨的来,都怀有忧心,那有财的人,怕别人来求索;那无财的,因为自己不能作福德,因而发愁。后来又贫又愁的,生到天人中,又富又愁的,生到饿鬼中,忧愁虽然相同,受报却不一样。’

异寿同果

人寿在千岁时,受持五戒十善的人直到终身,与人寿在十岁时,受持五戒十善者直到终身,那福报相等没有差异。

为恶善终

作恶而得善终的,是今生的恶果还没有成熟,前生的善果先熟啊。昔日有一人,七世做都杀羊,而不堕落三恶道,过了七世以后,他杀生的罪,就一一偿还了(见《大藏一览》)。凡是恶人有福的,都应这样去看。

为善恶终

行善却可能恶终的,是今生的善果还没有成熟,前生的恶果先熟啊。但又有表面看见是恶终,而实际不是恶终的,如放牛牧童,采华供佛,半路被牛撞死,那神识就生往忉利天了(《譬喻经》)。猕猴见僧人很欢喜,觉着好玩披上袈娑,失足掉进水里淹死了,那神识就是生天上的啊(《经律异相》)。总之,因为行善而死,没有不得善报的,只是一时肉眼看不到罢了。

身乐心不乐

修福的凡夫,今生事事如意,可算是身乐了。但不知出世,没有脱离轮回,终究不免三恶道的担忧。

心乐身不乐

罗汉已断了后有(轮回),可以永别三恶道,长辞六种趣向,心很乐了。如果没有修福,那他的一切供养,也不能如意。

大施小福

《般若经》说:“若菩萨但舍财宝七珍,不发心成佛,救度一切众生,虽经恒河沙劫,得福犹少。”(不是真少啊,只是比发心成佛,要少一些而已)。

小施大福

经上又说:“若菩萨布施时,能回向无上菩提,救度十方一切,虽少行施。获福无量。”(这二则说法与先前的‘施少福多’,各自一个意思,不是一回事)。心地达到成佛,没有比这更好的了。福田大到成佛,也没有比这更好的了。

吾遇顺境正当修福

人遇到顺境,应当想道:“我家的富裕,一定是从过去世的布施中来,今世更应当济人利物。我身体没有病,一定是从过去世的慈悲中来,今世更应当戒杀放生。”譬如灯火明亮时,就应当继续添油啊。

吾遇逆境亦能植福

如果遇到逆境,应当想道:“我的困苦,是过去世的业力感招来的,如果能顺受,这个债就偿还了。不只是这样啊,我如果贫穷,常愿天下都富饶;我如果多病,常愿天下都健康强壮;我遇到争斗,常愿天下都和谐;我如果昏愚,常愿天下有智慧;我如果六根不全,常愿天下都得相好。”每当遇到一种患难,就愿未来世中,救度这种患难的人,岂不是烦恼就是菩提,毒药反倒变成甘露了吗?不知种植福田的,反过来这样做。

他人作善我能受福

他人的善行没有成,从旁劝勉,这是因为劝导生出福报啊。他人的善行已成,赞助他的欢乐,这是因为随喜生出福报啊。宣扬他人的美,令人效法,这是因为赞叹生出的福报啊。推论起来,天上天下,古往今来的善,没有不能为我造福的。所以普贤菩萨发的十大愿,那第五愿就说:“随喜功德。”上到诸佛菩萨,多生多劫所修的福报,下到四生六道,一纤毫的善,没有不赞叹随喜。那么然后尽虚空界的福,都是普贤菩萨的福啊。这就是他为什么能成为普贤大士啊。

他人作恶我亦受福

恶事还没有成,尽力能劝止,福是我的了。恶事已经成,愁忧不乐,福是我的了。

恶还没有传扬,多想办法隐讳,福是我的了。恶已经传扬,用来作戒鉴,福是我的了。恶伤害到我,我能忍受,福是我的了。恶伤害到他人,劝他人忍受,福是我的了。下附征事(五则)

五里铜盆(《杂宝藏经》)

拘留沙国,有个恶生王,见一金猫,从园堂的东北方,进入西南角,吩咐挖掘。发现铜盆三重,装着满满的钱,五里内都是如此。王很奇怪,问尊者迦旃延。回答说:“过去九十一劫前,有佛出世,名号毗婆尸(就是庄严劫千佛中,第九百九十八佛)。那佛涅槃后,有比丘乞讨饭食,把饭钵放在路上,告诉人们说:“如果有人把财物,放在这坚牢的储藏中,一切王、贼、水、火都不能夺取。”这时有一贫穷人,听到后很欢喜,正好有卖柴的钱三文,取出来布施。到家五里路,步步都发欢喜心,到了家门口,又遥向僧人顶礼发愿。当时的贫穷人,就是今天的大王啊。”

[按]佛在舍卫国时,有一妇人,真心布施一钵饭,佛授记她的福很多。她丈夫心中有疑,以为哪有一钵饭能得到这样多的福?佛叫他来问道:“你见尼拘陀树高有多少呢?”答:“高四、五里,每年结果实数万斛。”又问那果核的大小,答:“就如芥子大小。”(这种树天竺国有)佛说:“大地是无心的,种下一芥子,尚且能每年收获数万斛果实,何况人是有心的,能真诚奉献一钵饭给如来呢?”夫妇二人,于是心开意解。末法时期福薄的人,眼界很小,听到五里铜盆的说法,怎么会不起那“钵饭的怀疑”呢?

一月布施(《法苑珠林》)

舍卫国有一贫穷人家,布施一穗蒲萄给比丘,比丘说:“你已有一月的布施了。”贫穷人说:“我只一穗而已,怎么说是一月?”比丘说:“这一穗蒲萄,一月前已有布施的念,念念不断,不是一月是什么?”

[按]布施的事,或可能偶然断了,布施的心,不可以暂时断,必定要念念相续,才能培植菩提种子。供庵院一盏饭,利益人最多,使他不觉不知,天天供养三宝。

指上植福(《譬喻经》)

昔日有长者,名叫阿鸠留,不信有来生后世,有一天经过险道,三四天不见水草,就要饿死了。遇到一树神,告诉它自己的饥渴。树神就从指端,化出饮食,救济他和同伴。长者就问:“尊神有什么福德,手指能这样化出饮食?”神说:“我在迦叶佛时,本来是一贫穷人,常在城门磨镜,见到沙门乞讨饭食,必定举起右手指,指给他们有斋饭的地方。这样不止一次了,所以今生的受用,都是靠这手指。”长者心里省悟,大修布施,每天供很多僧人的饭。后来转生到第二层天,成为散华天人。

[按]无智的人,有财不能作福田;有智的人,没有财也能作福田。能学树神的指方向,那他人的财,都可以为我用了。指示别人,福田从手中扩展;赞叹劝勉,福田从口中扩展;奔走效力,福田从脚下扩展。看看我的耳、目、手、足,没有不可以作福田的,太广大了!佛法的利人啊,凡夫哪里有这智慧呢?

身小声宏(《贤愚因缘经》)

波斯匿王,领兵经过祇洹精舍,听到一比丘诵经,声音很美妙,对佛行礼说:“愿能相见那比丘,布施十万钱。”佛说:“应当先给钱,然后才可以见。大王如果先见到了,决不会布施钱。”王于是布施。然后见到这比丘,形像极为丑陋,身材短小,王果然有后悔心。问佛关于比丘丑陋的因缘,佛说:“迦叶佛涅槃后,那时有王,要建一座塔庙,四个大臣监工,其中一大臣有懈怠,国王责备他,那大臣就愤怒说:‘这塔太大,什么时候建成?’由于这个怨言,五百世中,形像极为短小。建塔完工后,随即布施一宝铃在塔上,所以五百世的音声极其美妙。”

[按]六根所造的因,善恶相互重叠,所以他受的果报,苦乐相互都沾上了。昔日有人住宿海上的山中,见一人光亮非常,面貌端正,用天乐自娱,唯独他的嘴像猪嘴。问他是什么缘故,原来他是过去生生世世修福的人,只因为犯了口过,常说污言秽语而已。吁,可怕啊!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初识佛法

  • 佛学课本

  • 佛光教科书

版权所有:心经入门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