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经入门网

宏圆法师:《妙法莲华经》第15讲

发布时间:2024-10-20 01:45:30作者:心经入门网
宏圆法师:《妙法莲华经》第15讲

诸位法师,诸位居士大德,阿弥陀佛!

我们今天继续学习《妙法莲华经 方便品》。前面佛简略开三显一,令大众动执生疑,下面佛开始正式开三显一,令大众断疑生信。经文从“尔时佛告舍利弗,汝已殷勤三请,岂得不说”到《授学无学人记第九》,这总共的七品半,都是开三显一。下面我们请看经文:

尔时世尊告舍利弗,汝已殷勤三请,岂得不说。

这是顺许。什么是顺许呢?就是顺舍利弗之请而许说。汝已殷勤三请,是顺;岂得不说,是许。舍利弗诚心诚意的三次请佛说法,佛顺舍利弗之请,同意宣说妙法。

汝今谛听,善思念之,吾当为汝分别解说。

这是诫许。诫就是警诫,佛答应为大众宣说妙法,如果大众的心散乱、不注意听,那也不会得到法益。心不定,慧解不生,所以这里佛警诫大众:汝今谛听,善思念之。智者大师解释说:“谛听是闻慧,善思是思慧,念之是修慧。”《大般涅槃经》中说:“四善法是涅槃因”。四善法的第一个是亲近善友,第二是听闻正法,第三是思惟其义,第四是如说修行。这里佛是善友,谛听是听闻正法,善思是思惟其义,念之是如说修行,这句经文具足了四善法,也就是说,佛所警诫的都是涅槃的近因缘,能够帮助大家证得大涅槃。

说此语时,会中有比丘,比丘尼,优婆塞,优婆夷,五千人等,即从座起,礼佛而退,所以者何,此辈罪根深重,及增上慢,未得谓得,未证谓证,有如此失,是以不住,世尊默然而不制止,尔时佛告舍利弗,我今此众,无复枝叶,纯有贞实,舍利弗,如是增上慢人,退亦佳矣,汝今善听,当为汝说。

这段经文是拣许。拣是什么意思呢?比方说,我们在做饭的时候要淘米,米里面有沙子,我们要把这个沙子拣出去、不要它,拣就是这个意思。现在法会中有不堪听法的人,要让他们离开佛才能说法。这段经文从“说此语时”到“退亦佳矣”就是拣;最后一句“汝今善听当为汝说”是许,这段经文就是拣许。拣众之后,许说。

说此语时,就是佛说“吾当为汝分别解说”的时候。前面,说这句经文“吾当为汝分别解说”的这么个时候,会中有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,五千人等,即从座起,礼佛而退,法会中有五千人就退席了。蕅益大师在《台宗会义》中说:“五千在座,故如来三止,今将许说,威神遣去,故名拣众。”就是说,这五千人退席,不仅是他们自身的原因,也是佛的威神力使他们离开的,所以是拣许。

所以者何,此辈罪根深重,及增上慢,未得谓得,未证谓证,有如此失,是以不住,世尊默然而不制止。所以者何,就是为什么这五千人会退席呢?下面就是解释他们退去的原因。

我们常说有五种难得,得人身难。佛在世的时候有人问佛,人身容易得到吗?佛从地上抓起一把土说:“得人身者,如掌中土,失人身者,如大地土。”这个掌中土和大地土的比例,那才多少?可见,得人身是非常之难的。第二是生中国难。中国不是指的我们这个国家,中国是相对于偏僻的边地来说。中国在佛经中也可以叫做中土,就是经济文化比较兴盛的地方。第三是具诸根难,诸根就是指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,这六根具足也是非常不容易的。第四是值佛出难,能够遇到佛出世也是非常难得的。第五就是闻正法难。

这五千人已经得人身、生在中土、诸根具足,而且也遇佛出世,生在佛出世的时候。也就是说,前面四种都已经有了,为什么现在佛要宣说妙法了,他们却又起身离去了呢?佛解释说,原因有两个:第一是罪根深重,第二是有增上慢。

我们先来解释罪根深重。依《大般若经》中说,重障有四种,第一是烦恼障。就是一百二十八种根本烦恼、以及随根本烦恼而起的其他烦恼,能障碍人修行圣道,所以这些烦恼都称为烦恼障。

第二是业障。依《萨遮尼乾子经》中说,有五种逆,第一种逆,就是破坏塔寺、焚烧经书和佛像、盗窃或者未经许可使用三宝的财物,这是第一种。五种逆的第二种,就是诽谤三乘法不是圣法。第三是在一切出家人的住所,对于有戒的、无戒的、持戒的、破戒的出家人打骂呵责,说出家人的过失。我们看,这里不但是对持戒的,甚至破戒的出家人,我们都不能说他的过失的。或者把出家人关进牢狱、或者逼迫出家人脱去袈裟还俗等。《大集经》中说,说一位破戒比丘的过失罪过有多大呢?超过出万亿佛身血。所以我们一定少造业、一定慎之又慎。第四种逆,就是杀害父母、杀阿罗汉、出佛身血、破合和僧。第五种逆,就是起大邪见、谤无因果。这五种称为五逆业障。

重障的第三叫异熟障。就是指能障圣道的种种异熟果。异熟果,就是现世造业,果报在后世来成熟,未来世成熟,这叫做异熟。比如,以后堕三恶趣、八无暇。这个暇是闲暇的暇。什么是八无暇呢?就是转世以后为地狱道众生,或者是饿鬼、畜生、无想天,或者是边地众生,或者是持邪知邪见者,或者是出生于暗劫时的众生。暗劫就是佛不出世,众生闻不到佛法,甚至连三宝的名号都听不到,这叫暗劫。或者是喑哑之人。这八种众生没有闲暇的时间来修行佛法,所以称为八无暇。这三恶趣、八无暇等异熟果,能障碍人修行圣道,所以称为异熟障。

第四是法障。就是在过去世障碍他人作善,造匮法业,匮就是缺乏的意思。因为造匮法业,感得今生不能闻法,匮乏正法。

好,我们再看这里,这里说了,五千人退席的第一个原因是罪根深重,就是重障的第四种法障。就是指他们在过去世障碍他人闻法,造作了匮法业,所以现在感得不能听闻正法的果报,这是第一个原因。第二个他们退席的原因是有增上慢。这五千人只得色界的第四禅定,却说自己已经证阿罗汉果,未得言得、未证言证,所以说他们有增上慢。增上慢就是指证的少说的多,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证。没有证、说证了,这叫做增上慢;如果什么都没有证、却说证了,这是邪慢。证的少说的多,这叫做增上慢,没有证却说证了,这叫做邪慢。这五千人罪根深重,有增上慢,所以不会留在这里听佛宣说妙法,起身退席了。

世尊默然而不制止。佛对于这五千人退席的态度是默然、没有制止、允许他们离开。下面,佛解释了默然而不制止的原因。

尔时佛告舍利弗,我今此众,无复枝叶,纯有贞实,舍利弗,如是增上慢人,退亦佳矣,汝今善听,当为汝说。

无复枝叶,就是不再有枝叶。我们都知道,一棵大树,它的树干作用非常大的,可以用来做房梁或者打家具;而枝叶是不能派上用场的,而且这些枝叶经过风吹雨打就会落地。在这里,用枝叶比喻那些不能堪受大法之人,他们听到佛许说妙法心被惊动,再加上佛的威神力,所以就退去了。纯有贞实,这个贞,是树干的意思,枝叶落去,剩下的就是树干,都是栋梁之材。比喻五千人退席,现在法会中都是能够堪受大法的这种大乘法器。如是增上慢人,退亦佳矣。佳是好的意思,就是说,这些增上慢人走了也好,这是什么道理呢?第一、是这些众生罪根深重、有增上慢,如果留下来听后面佛开权显实、宣说妙法,会由于诽谤大乘而堕落地狱受苦;第二、他们前面已经听到佛简略地开三显一了,也种下了将来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的因缘。已经给他们种下这个因缘了,虽说不是现在的当机众,但是也是结缘众,也得到了利益。他们现在退去,就不会堕落地狱,以后他们的这个善根可以继续的增长,所以佛说“退亦佳矣”。汝今善听,当为汝说。这是叮嘱之辞,能善听,则上不负于佛之所说、下不负于自己的殷勤三请。

舍利弗言,唯然世尊,愿乐欲闻。

唯然是敬诺之词,通俗的说,就是是、世尊。愿乐表希解之意,欲闻表冀听之心,就是希望渴求之心。愿乐欲闻的意思,就是我们诚心诚意地希望能听佛说法。以下是佛正式说法,分两大段:第一是广开诸佛权实,第二是广开释迦牟尼佛权实。广开诸佛权实又分为两部分:第一是总明诸佛,第二是分别说明过去佛、现在佛、未来佛。

总明诸佛分为四层:第一叹法希有,第二说无虚妄,第三开方便,第四示真实。在广开释迦牟尼佛权实的时候,除了以上的四层,又多出两层,就是举五浊解释方便和拣伪敦信。拣伪敦信就是把虚妄的拣别出去不要,为的是敦逼大众,令其信受。

其实不仅广开释迦牟尼佛权实具有叹法希有、说无虚妄、开方便、示真实、举五浊解释方便、拣伪敦信这六义,前面的诸佛、三世佛也都具有这六义。只是如果每一次都讲这六种含义就太复杂了、太啰嗦了,所以佛在讲的时候是前后互出。前面讲的、后面也具有,后面讲的、前面也具有,这样讲显得不那么啰嗦。我们这是把后面的分层给大家解释明白,以便大家能够理解后面的经文,分出层次来了大家能够更好的理解。下面我们先来看总明诸佛。

佛告舍利弗,如是妙法,诸佛如来,时乃说之,如优昙钵华,时一现耳。

这是第一叹法希有。如是妙法,依据明朝如愚法师在《法华经知音》中的注解,这个如是,指的是前文中所说诸法如是相、如是性、如是体等的十如是;妙法,指的就是前文中的相、性、体、力、作、因、缘、果、报、本、末等诸法。为什么前文称为诸法,而现在称为妙法呢?是因为在前面,佛还没有许可分别解说时,大家注意,这里非常关键,佛还没有许可分别解说的时候,三乘不能混于一乘,那么相只是相、性只是性、体只是体,乃至本末只是本末,不能与究竟觉等成一相,所以称为诸法;到了许可分别解说时,那么性、相、本末等法皆归实相,都归实相,将一切差别染净、三乘二乘融为一法,摄无量义而为一义,所以称为妙法。

诸佛如来,时乃说之。这句经文着重在“时”字上,世尊四十年来,虽然心中有此妙法,但是在华严时没说、阿含时不说、方等时不说、般若时也不说,前四十年不说,为什么呢?是因为大众的根机不成熟,不能够堪受妙法,也就是说时候未到。直到法华会上,大众能够堪受妙法了,时候到了,所以舍利弗三请,世尊才为大众来宣说。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这样的,欲畅佛本怀,都是要等时候到了、机缘成熟了才能说,所以说“诸佛如来,时乃说之”。

如优昙钵华,时一现耳。优昙钵,梵语全称是乌昙钵罗,译为祥瑞灵异。此花是天花,人世间没有,但是如来下生,金轮王出世的时候,才会以大福德力感得此花出现在世间。就是说,如来下生、金轮王出世,这有大福德力,此花才在世间出现,平时我们世间没有。这里的比喻,是用世间希有难现的优昙钵华,来比喻出世间第一希有之法,这就是叹法希有。

舍利弗,汝等当信佛之所说,言不虚妄。

这是说无虚妄。因为佛将要说一乘妙法,义理甚深,与以前说的三乘教不同,会中大众智解受局限,不能证达,佛担心他们听了之后起疑生谤,所以先劝信,让他们相信无虚妄人说的是无虚妄法。

舍利弗,诸佛随宜说法,意趣难解,所以者何,我以无数方便,种种因缘,譬喻言辞,演说诸法,是法,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,唯有诸佛乃能知之。

这是第三开方便。诸佛随宜说法,意趣难解。诸佛是随众生的根性、欲乐等施设权便法,但是这个权便法,大家一定要知道,并不是佛的本意,佛的本意是让众生通过所说的这些权便法,最后一定要进入真实教。但是众生在学习这些权便法的时候,很难明白佛的本意。比如,声闻乘修学四谛法门,断了见思惑,证了阿罗汉果,就认为自己了脱生死、证了涅槃了。他们认为所作已办,不受后有。其实他们所证的只是小乘的涅槃,不是究竟涅槃。小乘涅槃只是化城,比喻在漫长的道路上,只是中间休息的一个地方,中途休息的驿站,不是终点,证得佛果才是最终。声闻乘的人,把佛说的方便当成了真实,没有明白佛的真实用意,所以说意趣难解。下面是解释诸佛随宜说法,意趣难解。

我以无数方便,种种因缘,譬喻言辞,演说诸法。

我,是释迦牟尼佛的自称,我们前面讲过,是先总明诸佛的,这里为什么又提到释迦牟尼佛自己了呢?佛佛道同,这是世尊引自己的事情来说明诸佛的事情。无数方便,种种因缘,种种譬喻,种种言辞。指的是世尊四十年来,随众生的根性所说的三乘法。这三乘法,就是佛为众生施设的方便,来引导众生进入真实之教,也就是引导众生入一佛乘。这三乘简单的说,就是为了引导众生入一佛乘的,方便。

是法,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,唯有诸佛乃能知之。这是对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的总结。是法,是承上文,指所演诸法。诸佛以无数方便、种种因缘、譬喻言辞,演说诸法,都是为了让众生入一佛乘,所以从佛的角度来说,开方便、演说诸法,皆是一乘,所以是法指的就是实相之妙法。诸佛虽以种种方便演说此实相妙法,但是此法决不可以思量分别来解。所以二乘人用思惟来解妙法,这是不能究竟的,此即权即实之妙法,唯佛与佛乃能知之。

下面是第四示真实。所以者何,诸佛世尊,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。这里说明诸佛出世的用意。诸佛世尊为什么要出现于世间呢?是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,一大事因缘,就是诸佛世尊出现于世的用意。一大事因缘,我们一个字一个字的来解释。

这个一是指什么呢?一,就是指一实相。蕅益大师说:“一则一实相也,非三非五非七非九,故言一。”三,这个三是声闻、缘觉、菩萨这三乘。五,就是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然后再加上人、天二乘,这就是五、五乘。七,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五乘,再加上通教的声闻和缘觉,这是七乘了。九,就是七乘再加上通教的菩萨和别教的菩萨,这是九、九乘。一实相又叫做一乘,“唯有一乘法、无二亦无三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。一、一实相、一乘。佛开权显实,三乘、五乘、七乘、九乘,都属于被开之列,只有一乘是真实。这是解释一的含义,一就是一实相。

大,指的就是其性广博。这个实相的体性广博、无边无际,三乘、五乘、七乘、九乘这些人,由于执著自己修行的法门,心量就小了,如果能放下对这些权便法的执著,让自己本有的佛性显现出来,那么他的心就与实相之理契合了,他的心就会无边无际,这是大。

事,智者大师解释说:“诸佛出世之仪式,故名为事。”这个事指的不是小事,不是我们做一堂佛事、或者开个光、奠个基,而是诸佛出世的仪式。

因,因是什么?就是众生有此机来感佛,众生能感的这个机就是因。佛法讲因缘,如果众生没有能感之机,佛就不会来应。

缘,就是佛称众生之机来应,这个就是一大事因缘、就是佛的本怀、是佛出世的本意。那么佛的本意,既然是为了说一乘法、说真实教,为什么不是成道之后,立刻就说一乘法呢?还要先说三乘法,还要先设方便,不如直接说一乘法了?智者大师说:“而今开三者,为一弄引耳,如人欲取,先当与之。”意思是说,佛成道后,先开方便,说三乘法,其实是为一乘法作引导的。

好,今天时间到,谢谢大家。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初识佛法

  • 佛学课本

  • 佛光教科书

版权所有:心经入门网